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澎湖魚種產期-陳曉君















澎湖沿海出產之魚類以四季區分如下:

◎春季:鱙魚(丁香魚)、闊北魚、白北仔、魚土 魠魚(學名:棘鰆)、烏鯧、西刀魚、扒皮魚(學名:薄葉單棘魨)、鐵甲魚(學名:真鰺)、魩仔魚、水針魚(學名:星鱵)、飛魚、牽金 線(學名:半黃姑魚)、煙仔魚(學名:鰹魚)….等。

◎夏季:刺鯧(學名:托爾逆鉤鰺)、鬼頭刀、透抽(小卷)、血鯛、真鯛,蕃薯皮(或稱比目 魚,學名:薄鞋底魚)、魟魚、沙魚、煙仔魚(學名:鰹魚,至隔年五月都有)、竹籠魚、竹東仔(學名:鯖魚)、花煙(學名:日本花鯖)…..等。

◎秋季:鐵甲仔(學名:真鰺,至隔年三月都有)、硬尾仔(學名:吉利鰺,至隔年三月都有)、花威(學名:花鯖)、竹東仔(學名:鯖魚)…..等。

◎冬季:厚唇(學名:花軟唇)、黑格仔(學名:黑鯛)、扒皮魚(學名:薄葉單棘魨)、秋姑、烏魚、花枝、煙仔魚(學名:鰹魚)、臭肚魚(學名:臭都魚)、午仔魚(學名:四絲馬鱍)、白帶魚(四季皆有,但10月~3月是盛產期)、花身仔(學名:三線雞魚)、花枝….等。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澎湖海洋牧場-才心蕙

「海洋牧場」原為政府輔導漁民在漁船太多及漁業資源日漸減少的情況下,所因應而生的箱網養殖產業。近幾年來,在澎湖縣觀光局及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的規劃下,將箱網養殖結合觀光成為海洋牧場。海洋牧場的活動包含了介紹養殖海鱺魚、趣味釣花枝、吃鮮魚湯及碳烤牡蠣...等項目。
詳細內容
搭專車至南海碼頭→南海遊客中心報到→搭乘快艇展開巡航之旅→【菊島之星】敘說大船入港的典故→【彩繪油桶】漁人碼頭、水岸商圈→【海洋之母】象徵澎湖海洋的多變、多樣與豐富性→【港務大樓】→【媽宮古城】→【金龍頭】飛彈快艇→海上平台領取救生衣→前往海洋牧場箱網養殖區→業者解說箱網養殖海鱺魚等相關問題→親自釣海鱺魚、趣味釣花枝、卡拉OK無限歡唱、生態觸摸池、沿岸景觀導覽、現採牡蠣無限量碳烤+海鮮粥吃到飽等活動 。
行程提供事項
飯店(民宿)←→南海旅客服務中心接送服務(限市區內)。
南海碼頭←→海上牧場船隻接送服務。
釣海鱺魚、趣味釣花枝、卡拉OK無限歡唱、生態觸摸池、沿岸景觀導覽、現採牡蠣無限量碳烤+海鮮粥吃到飽。
其他參考行程
夜釣三合一:夜釣小管500元+海洋牧場500元+BBQ200元:特價900元。 (3~12歲:700元)
夜釣二合一:夜釣小管500元+海洋牧場500元:特價700元。(3~12歲:500元)
夜航二合一:海洋牧場500元+BBQ200元:特價600元。(3~12歲:450元)
業者提供注意事項
行程時間:08:30,11:30,14:30,17:30四個班次,全程大約3小時。
行程出發前30分鐘報到。
3~12歲以半票計算250元/人,未滿3歲免費。
每人投保乘船險200萬元。
易遊網建議事項及說明
於海上平台時請聽從工作人員指示穿著救生衣,並隨時注意自身安全。


參考至澎湖易遊網http://ez-penghu.myweb.hinet.net/travel_04.htm

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

澎湖海洋牧場商家簡介-許玉君




「海上牧場」原為政府輔導漁民在冬季時因天候不佳無法出海捕魚時,所因應而生的另一種箱網養殖漁業,近幾年來在澎湖縣觀光局及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的規劃下,將箱網養殖結合觀光成為海上牧場,海上牧場的活動大部份包含介紹養殖海鱺魚、趣味釣花枝、吃鮮魚湯或碳烤牡蠣...等等,目前澎湖僅有二處合法的海上牧場,分別為菜園的海上牧場以及員貝的海上牧場。
海上牧場的行程大致上均為半天的時間(2.5~3.5小時),網友們也可以搭配馬公市區行程或本島南環 or 本島北環行程喔!
菜園海上牧場

菜園海上牧場(餵海鱺魚、趣味釣花枝、吃蚵仔麵線、炭烤牡蠣)-->搭配本島南環或馬公市區行程-->回民宿休息。
菜園海上牧場參加時段與梯次較多,不過旺季時團體客人很多,仍需事先預約以免想參加的梯次客滿。
員貝海上牧場
詳細內容 GO !
從民宿出發-->岐頭碼頭-->搭船至員貝海上牧場(拉定置網捕魚、釣魚、餵海鱺魚、趣味釣花枝)-->搭配本島北環或馬公市區行程-->回民宿休息。
員貝海上牧場可參加的時間上較不固定,且不一定每天都有,超過15人以上可預約時段,不然需併團參加,建議委由代辦業者事先預約詢問會來得比較合適。

和慶半潛艇+海上牧場行程(日間行程)
南海旅客中心-->搭半潛艇出發-->馬公港海上覽勝-->半潛艇觀看青灣海底珊瑚之旅-->海上箱網平台養殖生態介紹-->餵海鱺魚-->箱網趣味海釣-->生態觸摸池(海參、海星...)-->海上平台BBQ(碳烤鮮蚵、翠玉鮮粥...)-->回民宿休息。

和慶半潛艇+夜釣小管+海上看花火+海上平台BBQ (夜間行程)

南海旅客中心-->搭半潛艇出發-->澎湖灣看夕陽-->夜釣小管-->海上箱網平台看花火-->養殖生態介紹-->餵海鱺魚-->箱網趣味海釣-->生態觸摸池(海參、海星...)-->海上平台BBQ(碳烤鮮蚵、翠玉鮮粥...)

小丑魚半潛艇+海上牧場 (半日行程)

岐頭碼頭-->搭半潛艇出發-->半潛艇觀賞澎澎灘海底珊瑚之旅-->海上箱網平台養殖生態介紹-->餵海鱺魚-->釣花枝-->三項水上活動(水上腳踏車、腳踏水上摩托車、雙人泛舟)-->海上平台BBQ(碳烤鮮蚵、鮮魚麵線、生蚵沙西米)

小丑魚半潛艇+海上牧場 (一日行程)

岐頭碼頭-->搭半潛艇出發-->半潛艇觀賞澎澎灘海底珊瑚之旅-->海上箱網平台養殖生態介紹-->餵海鱺魚-->釣花枝-->三項水上活動(水上腳踏車、腳踏水上摩托車、雙人泛舟)-->下午東北海無人島巡航-->岐頭潮間帶踏浪-->抱墩

馬公-養殖業種類分佈-朱艷君









馬公市內灣海域遼曠,污染源又少,因此,有不少的養殖產業投入,據澎湖統計資料顯示,馬公地區的養殖從業戶數高居總漁業戶一半以上。養殖產業有箱網養殖棚、牡蠣養殖、九孔養殖、魚塭養殖等。箱網養殖主要分佈在鐵線、五德、嵵裡、菜園一帶,養殖的魚種為嘉臘、黃錫鯛、海鱺、等高級魚類;牡蠣養殖集中在菜園、五德等地;九孔養殖以井垵的石山九孔養殖最具規模;魚塭養殖分佈在西衛、重光、安宅、菜園、鐵線等地,魚種有石斑類、青嘴、黃鍚鯛等。目前有業者將箱網養殖轉型為休閒漁業,加入生態旅遊的行列。
建檔者
莊凱証、陳宗仁
建檔日期
2005-10-08
系統識別號
0000010519
 

澎湖-休閒養殖漁業種類-李宜軒

中文版 English Home
澎湖群島的海域由於水質好,污染源少,是台灣水產養殖的重鎮,目前養殖的品種包括箱網養殖的各種魚類、牡蠣、九孔和紫菜。


澎湖主要的箱網養殖區包括西嶼的竹灣、二崁、內垵及澎南等海域。箱網養殖將大型箱型漁網直接放進海裡,利用天然海水進行養殖,和傳統上在陸上利用漁塭養殖大不相同,由於箱網養殖以最接近自然的養殖方式,所以產出的漁獲品質極佳,已取代漁塭養殖成為台灣養殖漁業的主要趨勢。目前澎湖箱網養殖的主要魚種是海鱺,這種中大型魚類可以長到20公斤,不僅可生食,不論清蒸、乾煎、燒烤或煮湯也都十分美味,已成為澎湖養殖漁業的明星魚種。

澎湖目前的牡蠣養殖戶主要分佈於馬公市澎南地區及白沙鄉的城前村等地,
所養殖的牡蠣品種屬於巨牡蠣,由於養殖地點的深度夠、水質好以及海水鹽度高,所以產出的牡蠣尺寸大,肉質肥厚,味道也特別鮮美。馬公市菜園里的養殖戶更發展出相關休閒漁業,遊客可付費搭娛樂漁筏到業者搭建的海上平台,體驗餵食海鱺和釣花枝等活動,並在平台上享用現場碳烤牡蠣,是養殖業轉型休閒漁業的成功案例。


澎湖的九孔養殖以七美鄉平和村及馬公市井垵里兩地為主,其中七美鄉由於水質極佳,所養殖生產的九孔肉質清脆而鮮美
,遠近馳名。近兩年來井垵里的養殖戶已轉型為以培育九孔種苗供應養殖場為主。七美鄉則成立九孔生態園區,結合九孔養殖業與觀光休閒活動,在每年舉辦的澎湖海鮮節當中,七美的九孔都是最受遊客青睞的主角之一。養殖業者在活動期間帶領遊客參觀養殖場,並現場解說九孔生態,遊客也可親自餵食養殖池裡的九孔,進一步體驗九孔養殖的作業情形。另一方面,業者也開放園區的部份場地供遊客親自捕撈活的九孔,現場烹調享受九孔的美味。

最後一項養殖品種是紫菜,目前澎湖以白沙鄉的講美村近海養殖的紫菜品質最好,成為最主要的養殖區。紫菜是一種可食用的紅藻,由於營養價值高、味道好,又容易消化吸收,經研究多吃紫菜還可防止動脈血管硬化,因此擁有高經濟價值,
市面上除了在冬季販賣新鮮紫菜,也有曬乾的紫菜全年供應。另外,也有業者將紫菜加工製成紫菜醬和紫菜乾果。紫菜養殖每年為講美這個小村帶來可觀的收入,已成為該村冬季最重要的經濟來源。

澎湖水產養殖業與結合觀光興起休閒漁業


澎湖縣四面環海,隨時空與整體經濟結構改變,傳統漁業轉型水產箱網養殖業,為澎湖帶來許多利多和經濟效益。//中央社
澎湖傳統產業轉型海洋科技與養殖

--------------------------------------------------------------------------------

【大紀元10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許耀彬澎湖縣十三日電)澎湖縣自古以來以漁立縣,由於地理環境土壤特殊,早期居民傳統生活形態被稱為「半山半海」,但仍以傳統漁業為主要產業經濟結構,隨著環境時空和整體經濟結構變化,澎湖目前產業逐漸轉型,除觀光產業外,傳統漁業也大都轉型成為水產養殖和海洋科技產業。
澎湖因為孤懸在台灣海峽中,傳統漁業長期來是主要經濟產業,一直到民國六十至七十年代,均呈現穩定成長狀態,但在有效率的積極漁撈作業魚獲量提高、近海漁業資源枯竭、人口外流和老舊漁船收購等漁業政策影響下,澎湖的傳統漁業逐漸沒落,漁船數和漁業人口減少,加上水產養殖業與結合觀光興起休閒漁業的需求,澎湖的傳統產業不僅轉型,未來還有發展空間,因此,目前已經具備發展海洋科技和水產養殖的雛形。

澎湖傳統產業和海洋科技、水產養殖等產業相互消長情況,可以從近幾年來澎湖因為觀光產業興起休閒體驗風,和世界性環保養生概念的需求增加後窺出端倪,而因為澎湖縣具有極佳的天然利基,且為使澎湖縣漁業經營永續發展,因此,發展栽培漁業,成為漁業轉型的契機,且是具有前瞻性的務實之道。

在轉型成觀光休閒體驗部分,例如從海洋牧場政策推動水產箱網養殖高經濟的海鱺、龍膽石斑與他種石斑、嘉臘、黑鯛等高經濟魚類與築堤式魚塭九孔養殖等,後續結合觀光休閒的箱網式海上休閒平台活動、近岸地曳網漁撈(牽罟)、立竿網捕魚、巡石滬、海釣等比比皆是,近十年來,為澎湖帶來相當多的經濟效益。

另外,由於在澎湖地區因為四面環海的地理區位和特性,海洋漁業資源和生態裡,除了現有已研發的海洋水產品外,還有許多未經研究開發的資源,但受到環保養生概念的影響,海中的藻類也儼然成為澎湖發展海洋生物科技的首要選項。

在發展海洋生物科技過程,澎湖現有的箱網養殖魚類中,以開發的海鱺魚肝臟可作為魚肝油來源,其肉質內含有豐富的DHA為人體腦部所需的重要養分,另EPA具抗擬血功能,也含有豐富維生素E等,已有業者著手製成生物科技特性的養生食材與用品,其他如九孔養殖的產業價值和清肝明目養生食補和萃取精華如九孔精等,也都是刻正推動海洋生物科技的方向之一。



澎湖縣四面環海,傳統漁業逐漸轉型,海中的藻類成為新寵,逐漸運用在海洋生物科技產品。圖為俗稱葡萄藻的總狀蕨藻和鹿角菜等綠褐藻。//中央社
此外,藍藻、綠藻、紅藻、褐藻等各式各樣的藻類含有豐富的藻類植物性膠原蛋白和重要的維生素、稀有微量金屬、抗氧化等成分,目前業者已推出生物科技領域中的藍綠藻健康食品,另外,如紫菜、總狀蕨藻、青海菜、龍鬚菜、鹿角菜、石花菜等,都有業者一步步轉型開發中,未來將讓澎湖的傳統產業除了觀光產業外,還要再發展成為新的產業方向與創立新的經濟結構。

事實上,不論是傳統漁業轉型水產養殖栽培漁業再轉型觀光休閒體驗的過程,還是重新研究開發新的海洋物種所延伸的生物科技,對澎湖縣而言都是利多的狀況,也就是還有許多亟待開發的資源和發展成國際型生物科技產品的潛力,未來將成為澎湖縣經濟體質結構中重要的一環。

依據澎湖縣農漁局九十六年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澎湖縣目前養殖漁業現況包括,海上箱網養殖目前核准證照計四十一家,面積共計九十公頃;海上牡蠣養殖,目前核准證照計四十家,養殖面積共計七十三點九六公頃;潮間帶等築堤式魚業養殖,核准證照計七十一家,養殖面積共計四十一點五公頃。另潮間帶紫菜養殖,目前核准證照計二十四家,養殖面積共計二十三點五公頃。

日本交流協會抵澎考察澎湖文化與漁業養殖經驗-李宜軒

日本交流協會抵澎考察澎湖文化與漁業養殖經驗

2006/10/14 23:33:26 瀏覽474|回應1|推薦103


 日本交流協會副所長小澤悅夫取經澎湖的漁業養殖、文化觀光,於13日拜會澎湖縣長王乾發,除讚賞澎湖人文景觀,樸實自在,同時也一一走訪二崁古厝、中屯風力發電、菜園箱網養殖以及水產種苗的魚苗繁育過程。 小澤悅夫親自走訪二崁古厝,對於歷史古物的保存,用心刻劃留供後人傳承,象徵著精神永恆屹立的代代相傳,無不極盡用心並詢問規劃執行過程;另方面,菜園箱網養殖海鱺和牡蠣的經濟與生態環境保育並駕,以及水產種苗繁殖場的魚苗培育及放流實作,也是小澤悅夫走訪經驗的吸取。 對於小澤悅夫的到訪,以及探索澎湖整體的人文風貌,策勵做為日本人提升的礎石,王乾發相當感佩日本人學習不怠的精神,特表示依此經驗不斷吸收累積,蒸蒸日上,勢所必然;並指出日本人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尤其從小澤悅夫的身上可以看出對本職工作的精益求精,用心刻劃詳實記載每一次人生旅程,此次來訪對澎湖經驗的借鏡更是不遺餘力,所以日本整體的成長快速,其來有自。 另方面,王乾發也強調澎湖整體的發展,是以人為出發主軸!澎湖雖然綺麗的島嶼風光、壯觀玄武岩奇景,若不能從人及事的協調運作提高品質,景還是景,物還是物;如小澤悅夫所談到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澎湖人的款款盛宴,民風熱情的樸實自在,這些都是建立在以人為事的根本,所以澎縣府施政及澎湖整體觀光品質的提升仍應該從人的素質紮根,所謂「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就是古人的訓言。 此外,王乾發也以觀光叢書致贈小澤悅夫,表示開啟澎湖與日本文化相互交流的高度意願,尤其老一輩的澎湖鄉親及日本友人早期也都曾在台灣這塊島嶼共享生活的成長,所以特別邀請小澤悅夫組團到澎湖一遊、同歸故里,享受兒時記趣的美妙風情。而小澤悅夫對王乾發的熱情邀約,也滿心歡喜,強調將帶回澎湖人的民風,永駐常中。

澎湖養殖業發展歷程-朱艷君

壹﹑前言
 
一﹑早期沿近海漁業資源的積極開發政策,導致今日漁業資源的枯竭
 
我國的沿近海漁業,在光復初期即能迅速發展,並成為我國主要的漁業別,其產量、產值曾經幾乎達到漁業總生產之半數。在政府發展沿近海漁業的政策措施中,早期是以貸款協助漁民建造漁船,並興建漁港等漁業公共設施為主。然後在漁船數大量增加到影響單位產量下降之後,又進一步實施「漁船設備機械化、作業科學化及改進漁具漁法」等的手段,其目的無非是為提高漁業作業效率,增加漁產量,因此使得漁獲量在民國60年代呈現穩定成長狀態。但在如此有效率的積極漁撈作業之下,相對地卻缺乏妥善有效的資源保護措施,因而造成臺灣臨近海域資源枯竭的現象。漁船的限建措施,雖然限制了漁船數繼續增加,但並沒有能夠減少漁獲努力量。因而沿近海漁業資源,仍然呈現長期持續性的衰退現象。除此之外,臺灣經濟環境的變化,致使大量的城鄉移民出現,漁村勞動力缺乏,各種生產成本亦隨著一般物價上漲而增加,與大陸漁船及外籍漁業的紛爭逐漸浮現,使沿近海漁業生產日漸困難。因此,在民國70年代以來,沿近海漁業發展遲緩,甚至於近三、四年來更有明顯的衰退跡象。
 
二、積極推動栽培漁業與養殖漁業,應是澎湖漁業轉型的契機
 
澎湖環島保有臺灣少見的天然優良條件,海水清澈,環境污染不若本島嚴重,內灣天成處處可見。以往海域生物資源相當豐富,是重要的漁業大縣,漁業是地方主要的基礎維生產業。但近年來,由於臺灣產業結構的轉型,離島的邊陲化發展致使大量的城鄉移民出現,嚴重地掏空了澎湖縣的漁業勞動力與村落結構,此外,因深受漁業不景氣及過漁的影響,漁場資源逐漸減少,漁業逐漸沒落。不過,由於澎湖縣本身具有極佳的天然利基,且為使澎湖縣漁業經營能夠永續發展,因此,發展栽培漁業,建立海洋牧場,並在適地適作的原則下,發展魚塭集中的養殖專業區,以及(內海及外海)海洋養殖,尤其是箱網養殖,這才是漁業轉型的契機,且是具有前瞻性的務實之道。
 
三、產業的橫向連結思考,是澎湖漁業的另一走向
 
在過去,漁業這項產業的運作邏輯皆是著重在於傳統的生產面向。但是,以現今全球服務業,以及資訊、科技業的強勢發展,身為一級產業的漁業,無論是在台灣,抑或是在澎湖,除了傳統的生產面向之外,亦應積極思考未來新的漁業發展走向。目前,澎湖縣除了漁撈產業之外,觀光產業是澎湖縣的另一主要收益與發展軸向。因此,適切掌握觀光休閒漁業的發展,推展漁業休閒體驗、觀光民宿、水產品與海鮮專賣區等,是未來漁業發展的另一走向。此外,澎湖縣擁有高級的漁業實作技術,可謂是一個最佳的學術實驗場。未來澎湖縣的漁業發展若要能有所突破,除了需與觀光配合之外,亦可與學術教育結合,發展成為獨特的漁業科技中心。
 
四、特殊的地區應有特殊的手段,澎湖離島地區漁業困境的突破
 
澎湖縣的漁業發展是屬於基礎的民生經濟問題。離島地區本就應善加利用自身的天然資源以求立足,此是社會經濟層面的考量。而如前所述,栽培漁業及養殖漁業是解決漁業資源環境的最佳選擇。但在政府長久以來以本島為思考核心的產業架構,以及社會經濟環境致使的人才外流的情況下,澎湖縣政府農業科下的漁業股實難以綜攬此龐大的漁業任務,故須積極思考政府、學界與業者三方面的有效連結。並可以「離島特區」的方式,排除許多不利、不適於離島漁業發展的困境,積極爭取提升澎湖的漁業層級,或使中央於澎湖設置中央級、省級的漁政單位、研發單位,以使澎湖漁業得到適切的發展。
 
政治環境       資源環境     社會經濟環境
 
 
漁民生產成果
漁家經濟
漁民的勞動就業與各種行為



貳、我國漁業生產結構變遷概況
 
臺灣的漁業發展可概分為幾個階段。自民國35年光復後的恢復期起,歷經政府「經建計畫」與「漁業發展方案」等的漁業計畫發展期,以及成長期和成熟期。而近十年來,國際經貿環境與兩岸關係劇變,沿近海的漁業資源枯竭,各國相繼宣布200海浬經濟海域,漁業勞動人口逐漸地被都市的二級產業與服務業吸納,造成嚴重的部門人口外移現象,因而漁業亦邁進了調整期及轉型期。
 
自民國42年至81年間,漁業的年平均成長率為6.8%,是農、林、漁、牧四項初級產業中成長率最高者。近年來除了民國62年與79年的能源危機,以及民國80年的零成長所造成之負成長外,與世界同期相較,均優於世界漁業的平均成長率。


圖1.1 台灣漁業歷年產量變動
 
臺灣的漁業結構大致可分為沿岸漁業、近海漁業、遠洋漁業及養殖漁業四類。其中,遠洋漁業與養殖漁業為臺灣漁業的主力。在海洋漁業中,近海漁業的產量與產值所佔的比例,已逐年下滑。而沿岸漁業則是平穩發展,無所謂的大起大落。就整個海洋漁業與養殖漁業的產量產值進行比較,可瞭解近年來海洋漁業的產量約占總產量之80%,養殖漁業約為20%;就產值而言,海洋漁業亦佔70%。由此可知,海洋漁業是臺灣漁業發展的重心與主力。
 
圖1.2 臺灣漁業生產量歷年之結構變動
 
漁船是從事海洋漁業的主要工具,因此常稱海洋漁業為漁船漁業。由歷年海洋漁業內,各漁業漁船每艘的平均噸位和馬力變動可知,近海及沿岸漁業每艘的噸位(即規模或大小)變化不大,遠洋漁船則有逐漸大型化的趨勢;每艘的主機馬力均逐年增加,表示海洋漁業漁船的有效漁獲範圍增加,而且每艘平均馬力的增加幅度亦比平均噸位的變化顯著。因此,若以馬力作為漁獲努力量,則由歷年各海洋漁業的單位努力漁獲量變動可知:沿岸漁業每況愈下;近海漁業除1989年略增外,其餘亦是逐年下滑;遠洋漁業在1988年時最高,隨後下降,至1992年則開始回昇。
 
圖1.3 海洋漁業歷年之單位努力漁獲量
 
參、國家漁業政策檢討
 
一、沿近海漁業發展政策措施之檢討
 
(一)國家漁業政策檢討
 
臺灣四面環海,位於寒暖流交會處,具有良好的沿近海魚類資源。因此,在本省光復初期,政府為恢復臺灣漁業生產,便以沿近海漁業為重點發展產業。除了修復並擴大原有漁港設施外,並應當時沿海各地區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普遍闢建近海沿岸漁港及船澳。同時對設備簡單,所需資金較小的近海沿岸漁業,加以有計畫的投資誘導。故沿近海漁業在民間及政府的通力合作下,迅速恢復。此期間,加上大陸漁船及漁業人士陸續來臺,使漁船數量持續增加,漁產量也逐漸提高。
 
回顧我國的漁業發展政策,初時的一、二期四年(民國42年至49年)經建計畫中,對於漁業是以有限的資金大量地投入於沿近海漁業,冀望能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至民國49年,第二期經建計畫結束時,臺灣漁業從業人員、小型漁船及漁業產量均迅速增加,動力漁船數增加至5,541艘,全年漁產量已達259,140公噸。因而,此時的漁業結構是以沿近海漁業為主。
 
到了民國六○、七○年代之後,漁業政策的重點逐漸轉向於遠洋漁業與養殖漁業。近海漁業在漁船限建及資源枯竭與保育的雙重限制下,難以持續發展。其中,近海漁業在民國70年達到328,992公噸的最高產量之後,即呈現連續七年的減產。政府在此時亦意識到魚類資源保育的重要性,即從事投放人工魚礁的保護措施,但僅能使沿岸漁業維持於一定的生產水準。民國70至80年間,沿岸漁業產量每年約為四至五萬公噸,有逐漸減產的趨勢。
 
比較其它各項漁業的發展,在民國七○年代時,由於國際漁業管理日趨嚴格,使我國海洋漁業處於一個不確定的年代,但是總漁產量還是能夠維持長期持續的增加。自民國42年至74年間,漁業之年平均成長率為7.2%。漁業總產量10年間(民國60年至70年)增加26萬公噸,但沿近海漁業只增進5.8萬公噸。可見,民國七○年代前,本省沿近海漁業已達發展成熟的階段;至民國七○年代及其後期,是遭遇到成長瓶頸再突破困境的關鍵時期。沿近海漁業的比重,在民國七○年代初期約為總產量之40%,但到了民國80年只剩下約四分之一,產值也由三分之一減為四分之一。
在政府發展沿近海漁業的政策措施中,早期是以貸款協助漁民建造漁船,並興建漁港等漁業公共設施為主。然後在漁船數大量增加到影響單位產量下降之後,又進一步實施「漁船設備機械化、作業科學化及改進漁具漁法」等的手段,其目的無非是為提高漁業作業效率,增加漁產量,因此使得漁獲量在民國60年代呈現穩定成長狀態。但在如此有效率的積極漁撈作業之下,相對地卻缺乏妥善有效的資源保護措施,因而造成臺灣臨近海域資源枯竭的現象。漁船的限建措施,雖然限制了漁船數繼續增加,但並沒有能夠減少漁獲努力量。因而沿近海漁業資源,仍然呈現長期持續性的衰退現象。(陳清春,1992)
 
(二)澎湖縣城鄉移民下的社會危機與漁村危機
 
臺灣在1960年代開始納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新國際分工之內,而在此依賴發展的積累歷史過程中,城鄉移民、都市化,此即是農漁村危機展現的開始。澎湖縣在此依賴發展的社會歷史過程中,青壯勞力人口逐漸地被都市淘空,聚落人口結構呈老弱化趨勢發展,根本地動搖了漁村社會的生產基礎。
 
城鄉移民所造成的人口老弱化危機,對澎湖而言,關鍵在於漁業資源的危機以及國家資源分配不均。在1970年代以前,由於中央的「以農養工」政策,沿近海漁業資源過度地被掠取,而日趨惡化的環境污染問題,實際保育行動的缺乏,亦導致漁業資源的逐漸貧匱。除了養殖漁業產量有持續地增加,以及民國80、81年間小型拖網技術的大幅進步之外,澎湖縣的漁業產量整體來看是呈負成長的,漁戶數目亦逐年下降,漁戶人口佔總人口比例更在民國79年後急速下降。漁業資源的枯竭,昔日石滬、牽罟的生產方式因而沒落,青壯人口多半須至臺灣工作謀生。尤其是高雄,自日據時代後更吸納了許多澎湖的勞動力。再加上澎湖的高等教育資源並不完整,因此,澎湖的青年求學必須要到臺灣。故而,在漁業資源危機與國家資源分派不均的情況下,直接導致了區域的不均發展,城鄉差距擴大。(江柏煒,1994)
 
 
二、我國的漁業管理
 
(一)漁業管理
 
為因應我國漁政業務的需要,中央、省市及縣市的漁政組織、人力及工作曾經多次的調整,目前各級漁政機關權責已較明確。依據憲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海洋漁業由中央立法並交由省縣執行。因此,「漁業法施行細則」規定,
中央主管機關核發漁業證照及管理權責為:作業水域在二省(市)以上之漁業權漁業,以及使用漁船總噸數在一百噸以上之特定漁業及娛樂漁業;
省(市)主管機關權責為:作業水域在省(市)以內之專用漁業權漁業及作業水域在二縣(市)以上之定置、區劃漁業權漁業,以及使用漁船總噸數在二十噸以上未滿一百噸之特定漁業及娛樂漁業;
縣(市)主管機關權責為:作業水域在縣(市)轄區內之定置、區劃漁業權漁業,以及使用漁船總噸數未滿二十噸之特定漁業及娛樂漁業。在直轄市者,包括縣市主管業務項目。
 
因而,基本上中央政府主管政策性、涉外性、全國統一性之業務及我經濟海域以外之遠洋漁業,並兼負督導下級政府機關之責任;省(市)政府主管近海漁業並負責執行中央交付之漁業政策及督導地方漁政機關之責任;縣市政府主管沿岸漁業反養殖漁業並兼負執行上級漁政機關交付之業務。至於漁船檢查丈量、所有權登記等業務,由交通部航政機關主管,漁船進出之安全查驗、漁船編隊組訓等業務由內政部警政署主管。
 
(二)漁港管理
 
根據民國81年公布實施的漁港法,臺灣的漁港依照漁港法第四條規定,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漁港:使用目的屬於全國性或配合漁業發展特殊需要者;
第二類漁港:使用目的屬於省(市)性者;
第三類漁港:使用目的屬於縣(市)性者;
第四類漁港:位居偏遠地區者。
而在漁港區域劃定與規劃建設權責機關方面,
第一類漁港的漁港區域是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劃定,報請行政院核定後,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其規劃、建設,則由中央主管機關擬訂漁港計劃,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實施。
第二類漁港的漁港區域是由省(市)主管機關劃定,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核定後,由省(市)主管機關公告。其規劃、建設,則由省(市)主管機關擬訂漁港計劃,報請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第三、四類漁港的漁港區域是由縣(市)主管機關劃定,報請省主管機關核轉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核定後,由縣(市)主管機關公告。其規劃、建設,則是由縣(市)主管機關擬訂漁港計劃,報請省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表1.1 歷年漁業發展與政策概要

肆﹑小結
 
臺灣的漁業生產結構變遷主要有幾個特色:
臺灣的漁業結構大致可分為沿岸漁業、近海漁業、遠洋漁業及養殖漁業四類。其中,遠洋漁業與養殖漁業為臺灣漁業的主力。
自國民政府之後,臺灣的漁業發展可概分為恢復期、成長期、成熟期、調整期、以及轉型期,這幾個階段。自1946年光復後的恢復期起,歷經政府「經建計畫」與「漁業發展方案」等的漁業計畫發展期,以及成長期和成熟期。而近十年來,國際經貿環境與兩岸關係劇變,沿近海的漁業資源枯竭,各國相繼宣布200海浬經濟海域,漁業勞動人口逐漸地被都市的二級產業與服務業吸納,造成嚴重的部門人口外移現象,因而漁業亦邁進了調整期及轉型期。
 
國家的沿近海漁業發展政策的歷史導因,造成了今日的沿近海漁業景象:在政府發展沿近海漁業的政策措施中,早期是以貸款協助漁民建造漁船,並興建漁港等漁業公共設施為主。然後在漁船數大量增加到影響單位產量下降之後,又進一步實施「漁船設備機械化、作業科學化及改進漁具漁法」等的手段,其目的無非是為提高漁業作業效率,增加漁產量,因此使得漁獲量在民國六○年代呈現穩定成長狀態。但在如此有效率的積極漁撈作業之下,相對地卻缺乏妥善有效的資源保護措施,因而造成臺灣臨近海域資源枯竭的現象。漁船的限建措施,雖然限制了漁船數繼續增加,但並沒有能夠減少漁獲努力量。因而沿近海漁業資源,仍然呈現長期持續性的衰退現象。(陳清春,1992)
 

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組員 : 朱艷君


學號 : 2097420048


mail : x8420@msn.com






組員:許玉君


學號:2097420034


mail:wfk031@yahoo.com.tw





組員:陳曉君

學號:2097420021

mail:c56965@yahoo.com.tw













組員:李宜軒


學號:2097420028



mail:lee520916@yahoo.com.tw








組員:才心蕙

學號:2097420017

mail:pinkrubyshing@yahoo.com.tw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菊島藍金休閒漁業**-深度之旅

主題介紹:菊島藍金休閒漁業規劃-深度之旅
第一週:課程介紹
第二週:建立部落格
第三週:資料搜集
第四週:主題討論
第五週:主題討論
第六週:主題討論
第七週:實地探訪
第八週:成果報告
第九週:期中考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組員 : 李宜軒
學號 : 2097420028
星座 : 金牛座
別名 : 妹姑
*照片裡的帥哥是我的小男朋友 口艾巴*

我是進觀一甲才心蕙


組員: 才心蕙
學號: 2097420017
生肖: 兔寶寶
星座: 獅子座
血型: o型
住澎湖-西嶼-內垵